专业低息配资平台
有乔|从蓝图到现实,粤港澳大湾区这样“拼”出世界级湾区
3月5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,新鲜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。在今年的报告中,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新的使命——“提升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”。这是自2017年以来,粤港澳大湾区连续第九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从“研究制定规划”到“迈出实质性步伐”,再到“高质量发展动力源”,每一次表述的变化,都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,记录着大湾区从蓝图到现实的成长轨迹。九年时间,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在全球湾区竞争中崭露头角,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。
六年竞跑,跻身全球湾区第一梯队
2019年,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正式公布,标志着这一国家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。六年过去,大湾区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:经济总量从2018年的10.8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4万亿元,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区域之一,成功跻身全球湾区第一梯队。
这一成就的背后,是粤港澳三地的勠力同心与携手奋进。基础设施“硬联通”不断推进,港珠澳大桥、深中通道、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重大工程相继建成通车,大湾区“1小时生活圈”从愿景变为现实。规则机制“软联通”持续深化,“湾区标准”“跨境理财通”“港澳药械通”等创新举措,将“制度之异”转化为“制度之利”,为三地融合发展搭建起“看不见的桥梁”。
创新驱动,打造国际科创中心
创新,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鲜明的底色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,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推动高质量发展。大湾区凭借内地、香港、澳门三地的科技创新优势,正日益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。
数据显示,大湾区拥有超过7.6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“深圳—香港—广州”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二。从人工智能到量子科技,从新能源汽车到可再生能源,大湾区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从“跟跑者”向“并行者”甚至“领跑者”的转变。港澳居民对内地新能源汽车的认可,正是这一转变的生动缩影。
民生为本,融合发展惠及三地居民
大湾区建设的目标,是让三地居民共享发展成果。近年来,一系列民生举措的落地实施,让“心联通”不断深化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线管理政策的实施,使得琴澳人员、货物、资金、信息等要素流动更加便捷,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就业、生活、居住的数量大幅增加。
此外,大湾区居民的生活便利度显著提升。2024年,内地旅客前往香港达3400万人次,前往澳门近2450万人次,分别同比增长约27%和29%。春节期间,港澳居民来内地260多万人次,跨境消费持续升温,“1小时生活圈”已成为大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场景。
横琴合作区分线管理一周年,大湾区融合再提速
2025年3月1日,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线管理正式实施一周年。分线管理,就是将横琴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设为“一线”,横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其他地区之间设为“二线”。据横琴边检站统计,截至2月28日,“一线”进出境车辆超254万辆次,进出境人员超2380万人次,同比增长均超过30%;“二线”出区车辆达1925万辆次,各项政策红利稳步释放。
这一年,琴澳两地的融合步伐明显加快。这不仅为大湾区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样本,也为粤港澳三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。
从蓝图到现实,粤港澳大湾区一步一个脚印,走了九年的时间。站在新的起点上,大湾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,以更加务实的行动迈向前方,未来必将更加璀璨辉煌。
统筹:王勇幸
文字:GDToday记者 李乔新
视频:GDToday记者 潘嘉俊 秦少龙靠谱的股票配资公司